預售屋賣的就是未來的夢,想想看,我們誰不希望住家交通便利、生活機能強、增值潛力大、未來有捷運有運動中心有圖書館有公園……如果這些都是你理想中完美房子的條件,那麼建商自然也會順著消費者的心意,畫出一個又一個的大餅,告訴你:預售屋買的就是未來,你買預售比成屋還貴的原因,就是貴在你買的是兩年後價值!

預售屋1號大餅:未來這裡會有○○○
在一片荒蕪的重劃區預售屋預定地上,除了金碧輝煌的樣品屋之外,建商最容易勾勒「美好的未來藍圖」,要消費者想像的銷售方法就是說:「未來這裡會有○○○,政府投資幾百億建設經費打造○○○……(將創造幾兆的產值)。」對建設政績的吹噓,建商宣傳得比政府還賣力!而這樣的話術,也因為有政府的公共工程計畫新聞為本,加上名嘴總是說跟著公共建設買準沒錯,消費者也總會為這樣的說法買單。例如:
1.賣給家庭客層的未來:未來某國小將升格為雙語國小,未來12年國教在所屬學區可直升明星高中,或附近的老舊市場有更新改建的計畫…。
2.賣生活品質的未來:聽說不久之後會有誠品或大型商城進駐,鄰近的河岸正在規畫景觀河濱綠帶,預計1年後家樂福會開在這裡。還有你看,附近的貨櫃場未來要變更成商用地,某企業要活化資產,整體規劃商圈,有五星飯店、有摩天輪的Shopping mall、有影城,我們模型也有做出來。
3.賣重大建設的未來:3年後這裡會有環狀捷運通車或規劃中的輕軌,站點就在150公尺外、未來會興建運動中心、本案旁邊就是某市定藝文中心預定地……等。

房產專家陳高超提醒,切記!不要聽信片面之詞。民眾可上所屬縣市「都市發展局」網站,查詢重大建設相關計畫,並詳查完工的時間點,對比實際施工進度是否延宕。有施工進度的建設,因為前期工程都砸預算去做了,頭洗下去了,總有一天要完工;最怕就是碰到還在紙上談兵的建設計畫,或是有環評爭議的公共工程案,很可能到最後一場空。
預售屋的2號大餅:未來的增值空間
因為預售屋賣的是兩三年後的「未來房價」,加上前述所提的眾多政府工程建設的「未來性」,銷售小姐很愛說:「你看,用現在的房價來買,3年後絕對不只這樣!」或者訴諸投資的增值潛力:「你現在只要花頭期款的金額投資,等完工後再轉手就可以現賺一筆。」還會點出「前面這塊跟隔壁這塊基地都已經被某某大建商高價買下(標下),未來他們推案少說每坪XX萬起跳,我們現在買的價格,一坪比他們便宜快10萬,中間的價差就是你的增值空間…」更高招的會小聲跟你說:「其實我自己也是投資客,我也買了一戶。」聽了讓人熱血沸騰,彷彿花200萬頭期款買1000萬的房子,交屋時漲到1200萬轉手的200萬已經入袋!
等等,現行法規加重短期房屋買賣課稅的規定你忘了嗎?自2016年1月1日起,購屋持有1年內出售者,按售屋獲利的45%課稅,持有1年以上、2年以下者,按售屋獲利35%課稅,持有2年以上、10年以下者,課稅20%,持有10年以上者,課稅15%。
買預售屋的房價仍須回歸最基本的周邊環境、建案品質等因素,絕不是隨便買、隨便漲。而且,隨著近年房市景氣下滑,買預售一交屋就跌價只能自我安慰「自住沒差」的血淚案例,近年來更是所在多有。總之,千言萬語還是一句話:冷靜!除非房市一路看漲,否則沒有人知道未來是漲還是跌。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|